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呼和浩特市 > 详细

宣传单“教科书式反诈” 守住村民“钱袋子”

更新时间:2025年03月27日 11:35:32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3月18 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榆林派出所值班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村民杨女士攥着手机冲进来,“警察同志,我可能遇到诈骗了!”她颤抖的声音让值班辅警小云立即起身。

  半小时前,正在家中做饭的杨女士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某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准确报出她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您名下注册的李某某旅店营业执照未年检,已产生滞纳金,请立即转账到安全账户。”杨女士半信半疑地向对方询问时,对方厉声呵斥:“拒不执行将影响个人征信,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杨女士被吓蒙了,正当她急匆匆地准备给对方转账时,茶几上民警入户走访时发放的“全民反诈”防骗指南宣传单突然映入眼帘,看了宣传单,杨女士迟疑了几秒,三步并作两步向榆林派出所走去。

  “电话办案的、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辅警小云听了杨女士的讲述后,拿出"全民反诈"防骗指南向杨女士说道。

  “主要是他连我注册的旅店名称都知道。”杨女士带着焦躁不安和不可置信的表情说道。“这是典型的‘公检法’类诈骗升级版,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企业注册信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主行骗。”小云一边讲解反诈知识,安抚杨女士情绪,一边帮杨女士重新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听了辅警小云的分析,杨女士恍然大悟,表示幸好自己没有把钱转给对方。离开派出所时,杨女士把她的遭遇发到村民群,瞬间引发多条讨论。“还是得多了解一些反诈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账户’。”群里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众多村民的心声。

  这场教科书式的反诈拦截,是赛罕区公安构建赛罕区“全民反诈”体系的生动注脚。赛罕区公安分局依靠社区工作人员、义警、热心群众等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强大反诈宣讲团,尽全力减少被诈骗受害人数。正如赛罕区公安分局反诈负责人所说:“每拦截一起诈骗,就是守护一个家庭的幸福。”(王晓飞)


编辑:包聪颖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