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检察院坚持在强化刑民协同、聚焦专项监督、延伸类案治理、健全联动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提升虚假诉讼治理效能,全力维护司法权威与公信力。2023年以来办理虚假诉讼相关案件5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1项。
强化刑民协同一体化履职。坚持刑事打击与民事监督纠正并重,建立“刑民交叉案件双审查机制”,在办理骗取贷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等刑事案件时,同步审查可能关联的民事诉讼,多渠道摸排虚假诉讼线索。并建立内部线索移送与协同办案机制,在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通过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纠正错误裁判,实现对虚假诉讼行为的“一体化惩治”,最大限度挽回损失,维护当事人权益。在该院办理的一起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再审检察建议案中,该院调查核实后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发现案件系“逃废债”虚假诉讼案件,通过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推动法院改判,将案涉财产重新纳入可执行财产被执行,同时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杨某甲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移送审查逮捕。
开展特定领域虚假诉讼专项监督。聚焦重点领域,通过强化专项带动提升监督成效。针对社会保障领域易发虚假诉讼的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主动协调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获取近三年社会保障领域相关数据和案件信息,深入排查涉工伤保险待遇、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等环节的异常诉讼线索,提升重点领域线索发现精准度,对排查出的2个重点可疑案件,全面调阅相关卷宗,核查案件事实。同时,围绕虚构劳动关系违规补缴职工养老保险乱象,运用大数据进行线索筛查,重点从调解结案、被告多次涉诉的案件中进行摸排,结合实地调取企业用人规模及企业类型的相关证据,做实认定虚假诉讼的证据基础。
向“类案监督”延伸推进长效治理。针对社保缴纳、律师执业等行业监管漏洞,向司法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主管机关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推动源头防范。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审判程序、执行程序中的漏洞,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该院办理一起涉嫌虚假诉讼的返还原物纠纷再审检察建议案时发现,法院在办理民事执行案件中存在漏洞,遂对法院2022年以来办结的民事执行案件进行排查,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纠正法院44件民事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未于法定期限内立案、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未及时查封、扣押、冻结等5类问题。
建立机制多元共治促进联动治理。牵头与法院、公安、司法局等部门召开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工作联席会,通报防范和惩处虚假诉讼工作情况,会签《关于建立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联动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强化线索移送、信息共享、资料调阅、侦查协助等具体工作,加大在民间借贷、买卖合同、劳动争议、企业破产、执行异议以及其他“逃废债”等虚假诉讼重点高发多发领域案件的甄别、查办、惩处力度。如,该院办理的杨乙与李某鹏、杨某甲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再审检察建议案,法院在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发现涉嫌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罪线索后向公安机关移送线索,公安机关初查后研判案件存在虚假诉讼可能,向法院、检察院进行虚假诉讼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且在当事人无法到案、拒不配合调查等情况下,该院充分借助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力量,采用无人机测绘等科技手段采集证据,为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提供有力证据支撑,并主动与法院会商沟通、交流证据、统一认识,推动法院最终改判。(付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