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以党建强业务、以公信赢民心”的基层司法公信力建设目标,创新构建“党建+司法公信”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深化公开听证机制、强化数字赋能,以“多彩党建
检心为民”品牌为引领,实施“三项举措”,探索出一条“党建红”与“检察蓝”交相辉映的特色路径,为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检察动能。
一、打造“党建+”品牌矩阵,实现普法与司法救助双轮驱动
五原县检察院以党总支为核心,构建了多元化的党建品牌体系,将红色基因注入司法为民实践。第一党支部创新推出“石榴籽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向日葵巾帼服务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常态化普法活动。通过“党建+普法”双轮驱动模式,党员检察官主动解答群众关切的问题。同时,聚焦民生痛点,建立“党建+护航民生”机制,党员检察官带头远赴河南安阳、甘肃岷县等地,为因案致困当事人提供精准司法救助,实现“应救助尽救助”,架起“司法救助千里连心桥”,这种一线建堡垒的做法,不仅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还强化了检察履职的社会认同。
二、推行公开听证常态化,以透明司法提升公信力
为破解司法公开不足、公信力不强等难题,五原县检察院将公开听证作为司法公信建设的核心抓手,2024年以来,开展公开听证活动96次,院领导带头示范主持听证19次,占比20%,带动全院实现“应听尽听”,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参与听证,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当事人知情权与监督权。例如,针对多起民事监督案件,听证会通过公开审查违法情形,促成检察建议的精准提出,让群众在“看得见”的正义中感受公平,以“阳光司法”赢得社会公信,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三、深化数字赋能与技术融合,支撑公信力建设新高度
五原县检察院以信息化、智能化赋能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检察技术从“基础服务”向“支撑保障”转型。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动,建立内部协作机制,共同应用无人机勘查、大数据模型等科技手段固定证据。截至目前,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数据443条,获取初筛线索30条,核查有效线索26条,成案43件,涵盖四大检察业务,有效提升证据客观性和监督精准性。此外,五原县检察院与五原县人民医院共建数据共享平台,对故意伤害等四类案件实行100%技术性证据审查,确保司法证明的准确性,数字检察的深度应用,让党建引领下的公信建设更具科学性与说服力。
从“一处红”到“一片红”,从“检察公信”到“社会诚信”。五原县检察院以党建为笔、以公信为墨,持续深化“多彩党建 检心为民”品牌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从“形式融合”向“实质融合”迈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看到党徽闪耀、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检察力量。(王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