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的理念,多措并举,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嵌入式”检察监督,持续推进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规范化、实质化、体系化运行,推动刑事案件质量与监督效果同步提升。
聚焦三大建设,筑牢监督根基
一是建强工作阵地。2021年底该院率先成立巴彦淖尔市首家“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后,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联网设备更新换代,与旗公安局沟通协调,在侦协办公室同公安警综平台联网,联合巡查办案数据,实现对侦查活动适时监督,达到双赢共赢多赢的效果。二是建全工作机制。会签《联席会议工作办法(试行)》,推行定期联席会议机制,采取检警双主任轮值召开季度联席会议,确保日常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对突发情况及时召开,重点审议发案特点、涉案人员、案件质量、诉源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案件带病移送、尝试移送、同错屡犯等情形发生。共召开联席会议37次,审议案件80余件。三是建优派驻模式。根据工作实际,每个工作日轮排员额检察官或检察官助理常态化入驻侦协办公室,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以查阅卷宗、沟通交流、公安警宗平台查询等,对侦查机关近期在办的案件实时开展提前介入,对拟提前批准逮捕、拟拟移送审查起诉案件分流、把关,与侦查人员开展讨论,充分听取侦查机关意见建议,推动形成共识,为后续侦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切实从源头上把控案件质量。
坚持“三措”并举,高效协同发展
一是精准引导侦查。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质化运行,积极构建“大控方”格局,充分调动派驻检察干警工作积极性,强化检警联动,明确提前介入案件范围,对疑难复杂案件应介入尽介入,将介入行为定性为“建议”而非“意见”,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检警双方在证据上存在分歧的案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提前介入,进一步加强引导侦查,防止案件带病进入诉讼,通过提前介入实现精准引导侦查,确保取证程序合法、证据链条完整。二是提供高质量法律咨询意见。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刑检人员常态化轮流值班,通过查询侦查办案数据,重点对案件定性、法律适用、办案程序、证据合法性等问题提出建议,逐案逐项提出高质量法律咨询意见,一案一建议,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有效促进案件办理质量。三是持续开展跟踪问效。建立健全案件统一对口衔接机制,将侦协办公室打造成刑事案件前沿窗口,侦协办公室统一接收登记检察建议、退回补充侦查提纲等,后转交公安机关法制部门,高度重视“捕后诉前”这一证据收集的关键阶段,持续、不间断地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落实“跟进式”监督,对退回补充侦查案件,每案必跟踪问效,针对关键证据、薄弱证据进行重点取证引导,跟进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补充侦查实现其效果,从而夯实全案的证据基础,有效提升退回补充侦查质效,缩短办案时长。
突出“三个”深化,精准提质增效
一是深化专项监督。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侦协办公室组织旗公安局法制大队与第一检察部组成联合检查组,每半年对旗公安局各内设机构所队所办案件开展检查监督,有效提升监督质效,促进公安执法规范有序。开展专项监督活动4次,查阅各类卷宗800余册,发现不规范执法问题9个,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18份,立案监督11件,监督撤案33件。二是深化成效拓展。依托侦协办公室,积极收集涉及刑事执行、司法救助、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条线工作线索8件,及时移送相关部室办理成案5件。通过侦协办公室持续推进未检法治宣传,检警联合在学校开展法治讲座15场次,在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讲座6场次,开展联合执法监督4次,发现问题5个。三是深化同堂研讨。针对不同时段发案量大的电信诈骗、网络赌博、合同诈骗等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法律适用和证据标准问题,侦协办公室积极发挥职能,组织公、检、法、律同堂研讨学习4场次,法官、律师参加20多人次,认真听取审理、辩护角度的不同意见,更清晰厘清法律适用界限,更严格把握证据认定标准,消分歧、达共识,实现工作共同促进、水平共同提升、公正共同维护。(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