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文化 > 详细

日行 200 余公里,只为守护好这片林海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9日 11:32:50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清晨5点半,闹钟响起,天光尚未完全破晓,山林间萦绕着云雾,还带着夜的清寒。我迅速套上作训服,往保温杯里注满滚烫的热水,又在街角的小店买了几个面包、咸菜和香肠 —— 这是我们仨一天的“给养”。所长沈广涛和55 岁的老民警李瑞峰早已等在路边,老李正低头系紧胶鞋鞋带,鞋面磨得发亮,却依旧结实。“东西都带齐了?走!” 沈所长一声招呼,我们三人钻进警车,踏上了那条熟悉的巡山路。

  这片近14公顷的林海,藏在群山褶皱里,5条主干线像动脉般贯穿,42条岔线则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个角落。车子在山路上颠簸,引擎声被四周的林海吞没,只余下轮胎碾过碎石的闷响。沈所长握着方向盘,目光时不时扫过窗外 —— 哪里的植被有新的断裂痕迹,哪里有岔口,哪段路沿多了可疑的车辙,他都像数自己掌纹似的熟稔。老李坐在副驾,手指在膝盖上敲着无声的节奏,忽然指着前方一片矮树丛:“停一下,那里好像有东西。”

  停车推门的瞬间,蚊子像闻到信号的兵蚁,黑压压扑过来。我下意识挥动着胳膊,老李已经蹲下身,拨开半枯的草丛,一个已经风化了的丝袋,生了锈的细铁丝在晨光里泛着冷硬的光 —— 是个猎套。

  “这几年咱们的打击力度大,这应该是原来犯罪嫌疑人没来得及收走的”。老李蹲下身,用手捏起铁丝,指腹摩挲着锈蚀的纹路。沈所长眉头锁得更紧:“看来还是有漏网之鱼。记下来,这个位置标红,明天再带俩弟兄来周边扩查一圈。”他掏出笔,在巡山日志上重重画了个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

  我蹲在一旁,看着那截锈迹斑斑的铁丝,忽然想起老李说过,去年冬天就在这附近救过一只被猎套困住的小狍子,腿上的伤口深可见骨。此刻山风掠过树梢,带着几声模糊的兽鸣,像是在无声地催促着我们,脚下的路还得再紧些,再密些。

  山路越往上越陡,前面应该是过不去了,车子没走几步,果真是一个泥坑。我们锁好车,跷过泥坑,踩着沾露的落叶往上攀。老李的胶鞋在湿滑的苔藓上稳稳当当,他边走边念叨:“你慢点,去年小王在这儿崴了脚。”沈所长在中间压阵,手里的巡山日志记个不停:“3.5公里处发现陈旧车辙,疑似四驱越野车;15公里处有摩托车的痕迹,60公里处是去年挖药搭建的帐棚……”

  日头爬到头顶时,我们在一块大青石上歇脚。就着热水啃面包,咸菜的咸香混着山林的草木气,竟格外开胃。老李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掏出几块薄荷糖递给我:“含一颗,防中暑。”山路越往里走越陡,腐叶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噗嗤”作响,一个不小心就摔倒。

  下午转进一条深沟,手机信号彻底没了。林子里密得像扣了个大绿罩子,阳光只能漏下星星点点。我们猫着腰走,眼睛瞪得发酸,生怕漏过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猎套。忽然老李停住脚,朝一棵松树努嘴 —— 树杈上挂着个红色塑料袋,被风吹得猎猎响。“是游客丢的,” 他叹口气,踮脚够下来塞进垃圾袋,“这沟深,清理一次不容易。”

  等摸回车上,天已经擦黑。车灯劈开暮色,照着来时的路。沈所长开着车,忽然哼起了不成调的歌,老李跟着打拍子,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树影,忽然觉得这 200 多公里的路,像在林海里绣了条细密的线,把我们和这片山紧紧缝在了一起。

  从正午走到黄昏,又从黄昏走进夜色。手电筒的光束在林间晃动,照亮了沾满露水的草叶和我们疲惫却坚定的脚步。“今天查完这条沟就回吧,剩下的明天再继续吧。”沈所长看了眼手表,已是晚上10点。老李却突然停住,侧耳听着什么:“好像有动静。”我们屏住呼吸,果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树枝晃动的声音。三人对视一眼,悄悄摸了过去 —— 原来是几只夜行动物在觅食,虚惊一场。老李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回到所里已是深夜 12 点。值班室的灯亮着,桌上的泡面还冒着热气。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没人提累,反而聊起了一天的发现和趣事。“明天再去大北沟那边转转,看看那几个总往林子里钻人”沈所长一边喝着热茶,眼睛里还闪着光:“今天没事,就是最好的事。”

  窗外,林海在夜色中静默矗立,仿佛也在安睡。日行 200 余公里的路,有车辙印延伸的方向,有徒步踏过的泥泞,更有三个身影为守护这片绿而不停歇的脚步。此刻,办公室的灯光与远处的星光交映,我们知道,只要这脚步不停,明天的林海,定会依旧葱郁。(刘晓辉)


编辑:王瑶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