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爷,药给您送来了,以后有啥需要,打个电话我们就过来!” 初冬的毕拉河林区薄雾未散,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毕拉河分局江西派出所民警孙双武握着独居老人王顺的手,声音透着暖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的江边,这座被群众称作“暖心所”的派出所,数十年来用一句句贴心话语、一次次俯身服务,在 105271 公顷的林海间织就了一张平安网、暖心网。

民警走访慰问辖区孤寡老人
“杜警官,上次你们冒雨清理路上的泥石,真是救了急!” 路过的村民张大姐远远招呼着。今年8月,林区突发暴雨导致额尔肯村地质灾害隐患点路段出现泥石流,894 名村民出行受阻。“大家别慌,我们马上清理!” 所长赵登华当时的喊话还回荡在村民耳边。民警们抡着铁锹,在泥浆里奋战2小时,终于打通了平安归途。张大姐说:“看着他们浑身湿透的样子,我们心里又暖又踏实,这派出所就是我们的主心骨。”

民警在暴雨过后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每月两次的“入户走访日”,是“暖心所”雷打不动的规矩。“小王警官,我家孩子高考志愿拿不准,想请你给参谋参谋?”村民老赵拉着民警王维民的胳膊,满脸期盼。王维民翻开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认真记下诉求:“叔,我晚上查完资料给您回电话,咱们结合孩子分数和兴趣好好选。” 这本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日记本,承载着群众的急难愁盼 ——“解大爷需要代购常用药”“刘大娘的户口迁移要协助办理”“林区养殖户担心野生动物侵扰”,每一条都被民警们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民警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纠纷调解、安全宣传等务实服务,为广大农户稳产增收保驾护航。
“要不是群众提供线索,这起盗伐案没这么快告破!” 谈起前不久办结的案件,民警杜文深有感触。林区点多、线长、面广,单靠民警巡护难度极大。“咱们警民联手,才能守住这片林子!” 赵登华在村屯宣讲时常说这句话。依靠群众的 “千里眼”“顺风耳”,近 20% 的涉林案件线索来自群众举报。村民老周笑着说:“派出所把我们当家人,他们的工作我们也得搭把手,这是咱们共同的家!”

民警在防火期对农牧作业点开展防火检查工作
防火期里,“暖心所”的身影穿梭在林间地头。“大爷,进山可不能带火种,这是宣传手册您看看!” 民警小吴向进山作业的村民发放防火资料,一年下来仅防火宣传手册就发了 800 余份。“你们天天来提醒,我们都记牢了,绿水青山得好好守着!”村民们接过手册,认真翻阅起来。除了防火,民警们还深化“林长 + 警长”机制,组建联合巡护队年均开展 15 次巡护,用无人机巡航覆盖偏远山区,精准打击盗伐、非法狩猎等违法行为。“有他们这么较真守护,咱们林区的树越来越密,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 护林员老郑竖着大拇指说。

民警在值班室“便民窗口”为村民提供咨询服务
“这面锦旗,是我们全村人的心意!” 前年春天,马克拉村村民代表捧着绣有“兵心不减解民难 真情救助暖人心” 的锦旗送到派出所。原来,派出所设立“便民窗口”,推出“上门服务”,一年累计为行动不便群众办理业务30余次,从五保户养老认证到户口迁移,一件件民生实事办进了群众心坎里。“我们就是想让群众知道,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找派出所,我们一定会尽力帮忙!” 所长赵登华接过锦旗时,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

民警在走访入户工作中与村民亲切交流
夕阳西下,江边的“暖心所”灯火通明。民警们还在整理巡护日志、接听群众电话,他们的身影在林海暮色中愈发清晰。“守护林海、服务民生”,早已融入民警们的血脉。正如村民们常说的:“江边有个‘暖心所’,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安心!” 而这抹闪耀在北疆林海的警徽光芒,也将在忠诚与担当的守护之路上,永远温暖明亮。(杜文 李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