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呼伦贝尔市 > 详细

从“红脸”到“笑脸” 扎赉诺尔区平安调解工作室以匠心止纷争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 10:44:25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在扎赉诺尔区活跃着一支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调解队伍——“平安调解工作室”,他们宛如灵动的丝线,穿梭于各种矛盾之间,用专业能力化解纠纷,用温情服务消弭矛盾,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绘就了一幅法理情共生的平安小城画卷。

  多方联动聚合力,农民工薪终得偿

  今年春节前夕,24名农民工人情绪激动地走进区综治中心群众接待大厅,包工头张某以发包方未结算工程款为由拖欠24名农民工薪资20余万元。

  这起欠薪纠纷涉及人员多、金额大,接到诉求后,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一站式”调处机制,组织公安、法院、司法、劳动仲裁、公证处等多部门联动,调解过程中,平安调解工作室采取“双线工作法”:一方面由调解员和律师对工人进行情绪疏导,另一方面联合多部门核查施工记录、确认欠薪数额,并依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涉事企业开展法治教育。经过连续多日协调,最终推动发包方与承包方共同支付拖欠工资20余万元。

  “感谢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帮我们调解,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回了被拖欠的辛苦钱,终于能安心回家过年了!”许某某等24名农民工由衷感慨,背后是调解队伍沉甸甸的责任与为民解忧的真挚情怀。

图片1.png

  创新机制破难题,分期履行解民忧

  “多亏了你们的耐心调解,既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又照顾了对方的实际困难!”王某某紧握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年春季,谷某某因酒后驾驶肇事,需赔偿王某某1万余元,但因经济困难迟迟未能履行,受损方王某某因车辆维修和误工损失急需资金周转,双方陷入僵局。

  平安调解工作室介入该案后,随即启动调解程序,在分别了解双方实际困难和履行能力后,创新提出“分期履行”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三期支付协议,纠纷就此得以解决。这种既维护法律权威又体现人文关怀的做法,成为工作室处理经济类纠纷的典范。

  情法交融促和谐,工伤赔偿终落定

  李某原为某工贸公司职工,2022年11月在工作中因挖掘机事故造成双腿骨折,被鉴定为八级伤残,近三年来,双方就赔偿事宜争执不下。

  接到调解诉求后,平安调解工作室在双方情绪稳定、事实清晰的基础上,多次进行“面对面”“背靠背”沟通疏导,耐心安抚李某及家属情绪,详细为其解读工伤保险政策,也让企业负责人明确法律责任。在情、理、法的交融中,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企业一次性支付李某伤残就业补助金17万元,并配合办理离职及社保手续;李某自愿承担部分社保费用,这起历时三年的工伤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无论是“分期履行”的柔性智慧,还是“背靠背”的调解艺术,平安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充分运用“情绪疏导法”“利益平衡法”等调节技巧将一桩桩矛盾纠纷圆满化解,切实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张祎)


编辑:包聪颖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