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呼伦贝尔市 > 详细

王海超:用青春和激情呵护着这片青山绿水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2日 15:29:02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金河林区地处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臂弯”里。绿荫覆盖下的生态福地,空气中丰富的氧离子,使得这座林区小镇成为是一片纯净、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

  在这里有这样一位为绿水青山乐此不疲奔走的生态守护者,从案件侦办到机制创新,从技术赋能到品牌打造,王海超同许许多多森林公安民警一样,为呵护这片碧水蓝天、绿色森林,把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

  王海超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金河分局的一名副局长。今年43岁的他,扎根基层十八载,用脚步丈量茫茫林海,以担当筑牢法治屏障,以忠诚守护群众心中的远方。从“警校学员”到“生态卫士”,在金河林区土生土长的励志青年王海超,用最美青春时光破解着生态保护的“密码”,在每起案件中践行着守护金河林区的铮铮誓言。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然成了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工作以来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1次。

图片1.png

  初出茅庐,锲而不舍首破案

  2007年12月,王海超从内蒙古警察学院毕业,分配到内蒙古金河森林公安局汗马派出所工作,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圆了儿时的“从警梦”。

  新的岗位,一切从零开始。从小,王海超就有股子韧劲。初出茅庐的他,工作起来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他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笔记里记录了满满的法律知识点,时常向老民警请教办案经验。

  2008年3月底,王海超接到了从警以来的第一起案件。林场护林员报警称,在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外围地带),发现有林木被盗伐。王海超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但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犯罪嫌疑人是谁?去了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他。

  为了解开谜团,他多次前往案发现场,仔细侦查,甄别可疑地点,分析犯罪嫌疑人逃离路线,并根据现场遗留的线索,判断犯罪嫌疑人可能还会作案。终于,王海超和同事蹲守两天后,一举抓获正在盗伐林木的犯罪嫌疑人。

  凭着锲而不舍的韧劲,王海超潜心钻研办案技巧,逐渐成长为侦办涉林违法犯罪的“行家里手”,从警以来,先后破获各类涉林刑事、行政案件200多起。

  踏遍青山,野生动物的“生命卫士”

  王海超是土生土长的金河人,金河林区的山山水水陪伴他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在他的记忆里,山林中时常传来黑熊、犴的鸣叫声,河里的鱼多到可以徒手抓上一箩筐。到后来,盗猎分子闯入了王海超的“乌托邦”,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儿时的美好场景一去不复返。

  “我当时就想着长大了要当警察,把这些野生动物盗猎份子一网成擒。”2012年的秋天,30岁的王海超调任金河森林公安局森林资源保卫大队工作。在那个各类物资还都不够丰富的年代,他与大队的同事经常徒步巡山,饿了摘野果,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在许多老人都经常迷路的林场,王海超仅用一年时间便将各条进出口和野生动物聚集地刻在了脑海中。

  在与盗猎份子周旋的过程中,王海超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面对盗伐者故意破坏的现场,他能通过树桩砍伐痕迹和碎屑判断作案大致时间;发现可疑足迹,他能准确分辨出是盗猎者还是采药人。2017年冬季,在侦办一次盗猎案中,正是他根据雪地残留的鬃毛和弹壳散布规律,带人连夜蹲守三天,将携带土铳的盗猎分子一网打尽。

  “每次救助放生野生动物,都会增加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正是怀着这份敬畏之心,金河辖区的每一寸林地,都留有王海超和战友们巡逻的足迹,茫茫林海的每一个生灵都被温柔以待。

图片3.png

  心怀百姓,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咱派出所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这是王海超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2020年,因业务能力突出,王海超调任金河森林公安局第二派出所担任所长,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致力于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他带领所里民警对辖区内所有的企业单位实行走访覆盖,全面了解企业单位生产生活情况。为加强职工群众沟通,定期召开屋场会,学习政策、议事讨论、调解矛盾,架起了连心桥,也打通了政策宣传、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提高了职工群众对派出所工作的参与度。他带领责任民警坚持每月入户走访,认真听取群众心声,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为民排忧解难办实事百余件,赢得了辖区职工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在基层工作中,他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在前、干在先,团结带领全所民警深入开展各项专项行动和各个时期公安中心工作。他坚持“把工作做在案发之前”的理念,广辟信息渠道,强化预警防控,致力于把违法犯罪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积极开展禁止盗伐林木、禁止非法狩猎、森林防灭火等法治宣传,尤其是在开展“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期间,通过以案释法提升打击工作实效,增强了辖区百姓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辖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图片2.png

  忠于职守,实干担当的“总教头”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成大器的。”这是王海超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体会。2023年9月,王海超同志被提拔为金河分局副局长,成为了分局里最年轻的副局长。到任之后他分管督察法制大队、警务支援大队,并协助局长分管情报指挥中心(办公室),同时负责分局整体的警务技能训练工作。王海超同志,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格局,全身心投入了工作。他深入分管部门,全面了解队伍状况和工作情况。为分管部门提出了打造“最强服务工作体系”的目标,因为他知道: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行动的方向。

  “平时他有多随和,训练时就有多严格”这是分局年轻的民警们对他的一致评价。在警务技能教学训练中,王海超紧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坚持严明纪律与团结协作“两手抓”,将忠诚教育、红色教育融入日常训练;坚持实战训练和复盘总结相结合,白天带队进行战术训练,晚上则组织队员复盘案例,锤炼队员们的战术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2024年,在大林公安机关反恐实战警务技能比武中,他带领金河分局代表队的优异表现斩获团体第二名,队伍中三名队员荣获全能教官、优秀教官称号。

  比武成绩公布之时,这个七尺男儿的眼神中有太多话想要说。作为领队,他不仅是团队的综合协调指挥的核心,更是勇于担当作为的先锋。一步步从初出茅庐的新人走到如今果敢勇毅的领队,他始终如一,积极备战,刻苦训练,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18年风雨兼程,变的是岗是环境,不变的是那腔“守护青绿、造福乡梓”的赤子情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轨迹,更是一代森林公安民警“守护”的精神传承。他用脚步丈量金河的绿色版图,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成为这片青山最忠诚的守护者,他的故事,也在松涛声中久久回响。


编辑:包聪颖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