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乌梁素海时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安全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始终牢记这一“国之大者”,主动扛起治理乌梁素海生态治理政治责任,依托“河湖协作统一行动”创新“党建联盟+区域协作+部门协同”工作机制,聚力实现上下游同治、左右岸同行,切实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一、“综合履职”形合力,同频共振筑牢河湖保护屏障乌梁素海生态重在治理、根在保护。作为座落地检察院,该院聚焦四大检察、上下一体融合发力,织好最严密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一是充实办案力量。5名业务骨干常驻梁素海生态环境工作室,摸排案件线索171件,占线索总数的45.8%;办理检测水质土壤等案件30件;马某某损害渔业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千案案例展示。二是综合履职办案。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办理破坏乌梁素海周边生态环境刑事案件17件45人,让法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依法追究损害生态环境民事责任。坚持“谁损害、谁修复”,提起民事公益诉讼4件,追缴生态损害赔偿金1054万元。长盛矿业非法占用草原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检察公益诉讼优秀案例。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办理破坏乌梁素海周边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62件,提出检察建议101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3件,法院支持率100%,提升行政机关治理能力和水平。三是上下一体履职以自治区院领导、市院主抓、基层院专办的方式,开展乌梁素海流域地下水超采、河湖清四乱等行动,立案153件,拆除违法建筑物6处,恢复被非法占用水域100余亩,助推乌梁素海流域一体保护。自治区院督促整治的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保护中国方案典型案例。
“协同共治”破壁垒,齐抓共管提升河湖保护水平以党建联盟为牵引,以区域协作为抓手,破解乌梁素海生态治理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难题,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作的治理保护新模式。一是党建联盟引领。联合7个旗县区检察院、行政机关成立“法安北疆共护生态”党建联盟,开展轮流值守、定期会商、巡湖行动等工作43 次,解决难题20个,共同促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二是区域协作破题。联合8地检察院制定《黄河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跨区域协作统一行动工作制度》《地铁生态保护跨区域协作工作机制》等5项,协同发力,共促共治。7家检察院协同办理乌梁素海面源、点源、内源污染公益诉讼案件145件,提出检察建议98件,提起行政公益诉讼4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件,督促相关部门清理农村生活污染源、回收废旧地膜等1万余吨,收割湖区内黄苔易发区域水草约3000亩芦苇9.1万吨,督促整改排污不达标等企业3家,让“一湖之治”变为“流域之治”。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内违法筑坝养蟹行政机关息于履职等案件,获得上级机关肯定。三是部门协同攻坚。与旗生态环境分局、水利局等部门会签《乌梁素海流域地下水超采治理联合工作机制》等3项,综合施策合力攻坚,督促相关部门建设乌梁素海周边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引黄等工程8项,置换灌溉面积11万亩;恢复被破坏草原1.9万余亩,以法治护“塞外明珠”
“幸福河湖”韵新篇,美丽画卷体现人水和谐共生如今的乌梁素海湖区中心水质提升至整体IV类,生物多样性恢复至280余种,碧波荡漾,飞鸟翔集,幸福河湖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一是全民参与守护幸福河,举办党课联讲、公益沙龙、法治宣讲等活动42次,邀请代表委员、群众代表参与公益诉讼听证30件,“益心为公”志愿者提供涉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线索31件,使党员群众在共治中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二是部门联动共护幸福河。联合候鸟保护协会、志愿者协会、市林草局等单位开展护航候鸟迁徙、守护赤麻鸭等行动9次;分别与与包头铁路运输检察院、旗水利局等联合开展增殖放流活动2次,在乌梁素海投放63万元生态损害赔偿金购买的鱼苗7.2万斤,修复水域生态,让河湖生物链条环环相扣。三是生态转化富民幸福河。幸福河湖不仅仅停留在治理和保护上,更在于将生态价值转化为惠民富民的实际成果。乌拉山镇政府、乌梁素海实业公司依据检察建议,集中建设了被拆除的“黄河渔村”、引进芦苇画编织、芦苇蘑菇等项目,在惠民富民中促进人水和谐共生;“黄河渔村”违法建设影响行洪案被评为全区检察机关典型案例,检察日报以“黄河渔村红火了”予以报道。(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