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包头市 > 详细

三代同堂忆峥嵘 红色沃土育忠魂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29日 09:52:29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夏末的包头,天高云淡,晨光熹微。

  包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营区里,三群人正从不同的方向走来。年近九旬的抗战老兵刘道忠同志,包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以及少先队员代表,一同走进警营,听“老兵”讲述过去的故事。

  包头,这座坐落于阴山脚下、黄河北岸的“草原钢城”更深处,跳动着一颗炽热的红色心脏。回溯历史长河,包头地区作为连接华北与西北、中原与草原的战略要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蒙汉各族儿女在这里用生命和忠诚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史诗。这里的山峦沟壑,曾回荡着游击队员的呐喊;这里的草原牧场,曾掩映着军民鱼水的情深。

  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红色基因。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携手并进的优良传统,早已融入包头的城市血脉,成为激励一代代包头边检人奋勇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在这片曾被热血浇灌的土地上,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接续奋斗,具有格外深刻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50829094657_306_104.jpg

  刘大爷在边检站的会议室,为移民管理警察和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活动开始,老人抬起颤抖的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中泪光闪烁。那瞬间,仿佛时光倒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九旬老者,更是一位穿越烽火、誓死捍卫家国的年轻战士。老人的讲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平实甚至琐碎的记忆碎片:战友的牺牲、艰苦的环境、胜利的喜悦……老人用颤抖而坚定的声音,将大家带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老人回忆起敌人的凶残,回忆起战友的牺牲,回忆起听到战争胜利消息时的狂喜与泪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血与火的史诗,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在场的少先队员和移民管理警察们凝神静听,神情肃穆。这些故事,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历史,而是眼前这位可敬长者亲历的鲜活过往。每一个故事,都是革命精神最生动的注脚:那是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爷爷,在战场上,您怕吗?”孩子紧锁着眉头提问,稚嫩懵懂的语言带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老人的钦佩。

  “不怕!在战场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老人的回答掷地有声。

  静静的聆听中,孩子们的眉头渐渐舒展,移民管理警察们的眼神愈发坚定。

微信图片_20250829094658_308_104.jpg

  边检站民警说:“从老人的故事里,我们品悟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当下肩上沉甸甸的‘国门担当’。过去的战场是烽火前线,今天的‘战场’是国门口岸。虽然没有了硝烟,但维护国家安全、打击跨境犯罪、应对复杂局面的任务同样艰巨。我们守护的,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尊严;我们捍卫的,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国门安全。”

  确实,移民管理警察的贡献,是平凡日常的点点滴滴:是运用大数据和科技手段,精准识别查控可疑人员,将危险阻于国门之外;是顶风冒雪,日夜巡逻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确保每一寸国土的安全;是严格依法查验,维护正常的出入境秩序,保障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是热情服务出入境旅客,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传递友谊与和平。他们深知,国门不仅是地理的边界,更是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象征。守护国门,就是守护革命成果,守护人民安宁。

微信图片_20250829094657_307_104.jpg

  活动结束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三代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历史、现在与未来在此刻交汇融合。

  80年很长,长到亲历者已经满头白发;80年也很短,短到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但只要有这样的相聚,有这样的倾听和讲述,记忆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这个早晨,在包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营区里,红色的记忆就这样悄悄地流进了又一代人的心里。没有人喊口号,没有人说大道理,就是一些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了些平凡的事。

  但也许,这就是传承最真实的样子。(丁思宇)


编辑:包聪颖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