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包头市 > 详细

刚柔并济促执行 法治护航助营商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以高效执行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1:28:07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内蒙古法治网讯 (记者 郭星宇)法院执行,执的是“真金白银”的兑现,行的是“公平公正”的守护。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新区法院)立足辖区企业集聚特点,紧扣“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目标,在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坚持严格公正司法规范涉企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精神。2025年,在院党组正确领导下,该院执行局扎实开展了“谷雨雷鸣”“夏日猎赖”、涉企专项执行等执行专项行动,上半年共受理首执案件1083件,执结756件;受理恢复执行案件163件,结案84件;受理保全案件214件,结案198件,累计执行到位金额8752余万元。

  1_847_1054_1467_1520.jpg

  开展“谷雨雷鸣”执行专项行动。

  坚守准则平衡司法力度与温度

  “在涉企执行工作中,我们始终坚守‘依法规范、精准适度’原则,认真落实产权保护制度,通过细化执行标准、创新柔性措施,既维护司法权威,又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高新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赵国栋如是说。

  “精准选择”,优先保障经营运转。在涉企执行案件中,当被执行企业有多项财产可供执行时,该院执行局优先选择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且便于处置的财产,并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坚决杜绝违法查封案外人财产,从源头守护企业核心资产安全。

  “严守红线”,杜绝超标的查封。在强制执行工作中,该院严格以生效文书确定的债权额为限,冻结银行账户时采取“额度冻结”而非“账户冻结”,确保冻结范围外的资金正常流转、账户功能不受影响,避免因过度执行冻结企业“救命钱”。

  “灵活施策”,激活财产使用效能。对于企业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该院坚持“活封原则”,在不影响财产价值的情形下,允许企业正常使用并收益,既防止资源闲置浪费,又保障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不断裂。

  “柔性约束”,保障经营连续性。在涉企案件中,该院执行局严格遵循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对法定代表人慎用拘留等强制措施,若企业财产已被控制,或拘留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便不采取该措施,保障企业运营管理不受冲击。

  通过这些工作准则,该院在法律框架内寻找“执行力度”与“司法温度”的平衡点,通过规范执行确保胜诉当事人权益兑现,通过精准施策保护企业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司法权威与企业活力的同频共振。

  刚柔并济巧妙执行给出最优解

  在涉企案件中,执行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博弈。既要通过刚性措施守住法律底线,又要以柔性智慧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有效兑现当事人权益的同时,为企业赢得喘息之机,最终实现司法权威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包头某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沈阳某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的货款纠纷执行案,是刚性执行与柔性释法协同发力的典型。据介绍,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高新区法院高度重视,该院常务副院长张俊带领执行团队对被执行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核查,虽然在实地调查时遭遇了企业负责人避而不见、员工围堵厂区阻碍执行等对抗行为,但也查明了该企业虽无可供执行财产,却仍在生产经营且拥有大量机器设备。对此,执行团队一边联动当地法院对阻碍人员采取强制措施形成震慑,一边持续向该企业负责人释法析理。最终该企业一次性付清了案款。高新区法院用时84天高效执结该案,既兑现了胜诉权益,也稳定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信心。

  在另一起执行案件中,青山某股份有限公司是包头市重点引进企业,因涉及建工、买卖、服务等32起复杂纠纷,成为被执行人。经对该企业进行综合考察评估,高新区法院确认该企业拥有多项建筑业、能源电力资质和千万元应收债权及大量订单,于是选择了柔性执行思路,一方面要求企业定期报告经营状况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履行义务计划,引导其通过企业自救恢复“造血”能力,另一方面主动与申请执行人沟通,阐释“共赢大于对抗”的执行逻辑。最终推动该企业与多方申请人达成共识,宽限履行期限,分次分期履行义务。

  “在涉企执行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强制为基、善意为本’的理念,既通过刚性措施维护司法权威,又注重个案实际融入柔性执法智慧,以‘放水养鱼’等创新方式平衡债权人权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张俊说道。  

1_1001_788_1518_1176.jpg

  申请人企业赠送锦旗。

  疏堵结合优胜劣汰释放新活力

  在涉企案件执行中,高新区法院执行局立足企业运营规律,紧扣国家方针政策与地方经济实际,通过深度思考与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疏堵结合”的执行模式。

  以技术创新驱动执行效能提升。高新区法院执行局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强化执行刚性。依托执行查控系统对长期未结案件开展存款、房产、土地、车辆、股权等“五查”,并配合线下核查,确保“应查尽查”,彻底消除财产查控盲区。同时,该院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搭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与实际经营状况动态同步更新,有效防范涉案企业通过隐匿、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的不诚信行为。

  以流程优化加速财产处置效率。聚焦财产处置周期长这一痛点,该院执行局加强与不动产登记、税务、市场监管等联动部门的沟通协调,提升财产调查的专业性与协同性,同时创新评估方式,灵活采用当事人议价、定向询价、网络询价等机制缩短评估时限,并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处置,切实提高了财产变现效率。

  以分类处置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是净化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该院执行局通过“精准识别+分类引导+制度协同”,实现“挽救有价值企业、清退无效率主体”的目标。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行业前景及债务结构,结合区块链技术追溯企业资产流向,科学判断企业是否具备挽救可能性。针对“执行转破产”程序启动难问题,建立法院、政府、企业三方协调沟通机制,通过政策解读、案例指导等方式,推动各方正确认识破产制度的优胜劣汰功能,转变“谈破色变”的观念,积极配合完成“执转破”程序衔接,确保该退的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释放生产要素活力。

  近年来,高新区法院在执行工作中,以雷霆之势保障胜诉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善意执行最大限度降低执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树牢“法律红线不可越”刚性底线的同时,以柔性关怀为企业发展增添动能,为营商环境增加活力,为护航企业行稳致远树起坚实法治盾牌。


编辑:王瑶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