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法治网讯 (记者 王祯)今年以来,包头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以市、县、乡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为抓手,全方位践行“最多跑一地、接办跟到底”服务理念,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倾,基层政法工作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显著提升,构筑起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的坚固防线。


便民服务
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包头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夯实政法工作基层基础的关键工程,着力打造集成各类资源、高效协同联动的“指挥中枢”和“实战平台”。
包头市严格按照“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五有”标准,全面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97个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挂牌,实现了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市级层面出台包括建设指引、运行管理、质效评价在内的20余项制度规范,为各级综治中心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走进青山区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服务大厅内,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信访代办等窗口一字排开,秩序井然。青山区综治中心主任李枭向记者介绍:“我们以综治中心为中枢,整合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常驻力量,实现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改变了过去群众解决问题‘东奔西跑’的局面。同时,打造了‘一窗受理、多方联动、闭环处理’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了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综治中心的生命力在于整合与联动,包头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强力打通政法各系统间的衔接堵点,推动76个派出所、85个司法所、66个律师事务所、19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和19个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单位联动开展“组团式、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757名基层政法人员常态化进驻各级综治中心办公,形成了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强大合力。
“以前处理一起涉及民事纠纷和治安问题的案子,需要多个部门来回协调,如今在综治中心的平台上,大家一起开会研判、协同处置,办案效率有了极大地提升。”青山区公安分局幸福路派出所驻中心民警李智对此深有体会。
为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包头市创新搭建了“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微治理架构。全市共成立网格党小组4206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056人,推选楼栋(单元、联户)长5.6万名。这套体系如同灵敏的“神经末梢”,能够快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上报处置。
“谁家有个矛盾、楼道里有什么安全隐患,我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手机APP上报到社区和综治中心,很快就有专人来处理,邻居们也更愿意找我来反映问题了。”作为一名楼栋长,东河区回民街道的王阿姨感触最深。
让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
为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基层综治队伍,包头市以苏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为统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起多元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面增强基层实战能力。
为强化“头雁”队伍组织保障作用,包头市86个苏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均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从体制机制上巩固了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政法委员在统筹辖区内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及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权威性和协调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政法委员牵头负责综治中心日常运转,通过健全工作例会、治安联防、会商研判等机制,推动“党管政法”在基层走深走实。
“作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政法委员,我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整合辖区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单位资源,牵头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和复杂矛盾调处。”昆都仑区友谊大街街道政法委员卢岩介绍到,“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依托综治中心联动公安、物业、业委会等多方力量,成功预防并化解了多起潜在冲突,切实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此外,包头市结合定向选调生基层挂职等工作机制,有计划地将政法系统定向选调生派驻至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等一线单位实践锻炼。他们在参与法治宣传、纠纷调解、风险排查等具体工作中迅速成长,有效补充了基层治理专业力量。
与此同时,苏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整合社会治理办公室、派出所、司法所及法院、检察院派员常驻办公,实现了“常驻联动、实战运行”,切实做到了基层事情有人管、能管好。
作为综治中心的核心职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包头市已形成广泛覆盖。目前,全市已建立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907个,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65个,拥有人民调解员4558名。同步选聘103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建医疗、物业、交通事故等专业调委会,打造了“崔强说法”“横竖街唠法”“调解超市”“老书记调解室”“律师调解工作室”等85个群众认可、效果显著的服务品牌,实现了群众诉求在基层实质性化解的良好效果。
让矛盾纠纷消解于未然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包头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法优化,使综治中心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包头市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各级综治中心在基层调解中的核心功能。通过建立“受理-办理-反馈-回访-督办-考核-问责”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流程解决”,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在排查机制上,包头市坚持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做到“防范在前、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社区网格员、调解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持续下沉,真正将矛盾纠纷消解于未然、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包头市三级综治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1万余件,办结率超过90%,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前不久,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综治中心成功化解一起多年的邻里宅基地纠纷。该镇综治中心接到群众反映后,迅速启动联动调解机制,统筹司法所、土地管理所、村委会及资深人民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反复上门勘验现场、耐心沟通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事后当事人感慨道:“好几年的难题,来到综治中心不到一个月就彻底解决了,真是为老百姓办了实事、解了难题。”
综治中心依托其跨部门、多层次的联动优势,特别是在重点领域、重点群体管控方面,强化风险评估和分类施策,综合运用教育疏导、心理干预、困难帮扶等多种手段,努力实现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转变,进一步筑牢了平安建设的根基,社会治安环境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为从根本上破解信访难题,包头市创新推行“信访代办制”,并将其全面融入综治中心工作体系,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信访代办渠道无缝衔接。通过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包案化解,确保群众初访及时受理,按期答复,极大提升了信访事项办理质效。2024年以来,全市代办事项2000余件,化解率达90%以上,重复信访量同比下降42%,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3.6%。信访代办制通过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重复访”为“代您办”,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包头市的各级综治中心已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窗口”、化解矛盾纠纷的“终点站”。下一步,包头市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包头、法治包头,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