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胖多走步,人丑多读书”,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不胖但爱走步,人丑读书却不多。呵呵,标准的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二货!我理解这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人要后天弥补先天的不足。“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家毕淑敏说过,“读书使人优美”,一个外貌光鲜的人,如果口出秽语,他也是丑的、庸俗的。一个常年阅读的人,诗书在他身上沉淀下来的是安详、平和的气质。读书人与莽夫,一眼望去尽可知其身份与修养。
我喜欢阅读,也不太挑书,年轻时喜欢小说:琼瑶的多情、金庸的豪迈、古龙的玄幻、老舍的深沉、鲁迅的辛辣、张爱玲的酸涩……。那时从未想过读书会带给我什么好处,只是单纯的喜欢,为主人公的命运洒一捧清泪。经历了岁月的风雨后,喜欢上了散文的清雅、闲淡,诗歌的含蓄、喷薄。以往的困惑,在散发着油墨的馨香中,忽然之间就顿悟了。每每遇到一篇喜欢的文章,便沉浸其中,外界的喧嚣真的可以做到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了。尤其是旅途之中,一个人、一本书,寂寞的旅途就变成了无人打扰的阅读时光。现在想想,原来读书的好处还真多呢,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打发时光、可心忘掉烦恼,还能……呵呵,美容!
很欣赏河北卫视曾经的文化娱乐节目《中华好诗词》,在那里我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一个个钟情于诗词的人们,他们有的是意气风发的时代骄子,有的是教书育人的园丁,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还有的人身患重症。但站在舞台上,聊起诗词,说起文字,谈到曾阅读过的书籍,他们脸上各个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有了书籍的陪伴,生活中的磨难他们都可以不屑一顾。这样的精神,让我更体会到阅读的力量,也为自己那浅薄的知识而深感羞愧。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人更是把出门旅游当作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途径。但现代人往往忽视了读书的作用,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媒介的推陈出新,为现代人阅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篇篇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充斥着手机屏幕,却无法带给喜爱读书人因阅读带来的快乐与宁静。曾经为这便利的阅读条件欣喜若狂,品读着其中的精品文章,但没有多久,另一个公众号又转载了同样的文章,有的文章甚至被许多个公众号转载。资源的共享,却引来了视觉上的疲劳与心理上的烦躁,无法带给我阅读的快感。有了对比,使我更喜爱手中曾留有的淡淡墨香。
“书香有痕,闲时可觅”,喜欢于安静的夜晚,寻一本喜爱的书,温馨的灯光下,或坐或卧,尘世俗务的纷扰可以完全忘掉,只专注于手中的这一方世界。读书使我喜欢安静,人群之中的热闹总有一种孤独感,而当精神遨游于书香世界中时,外界再冷清的环境里,内心也是充实的。喜欢阅读的人,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愉悦的快感便产生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好的文章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与人生,神游其中,流连忘返,伴着淡淡的墨香,我们品读着这一方世界里的喜怒哀乐,随着作者的笔触走川藏、飞北美,去我们足迹无法到达的地方,阅读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行走于文字之中,一颗心变得轻盈而丰满,我们的眼界见识比那只行“万里路”的人要宽阔得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滚滚红尘之中,对于一个不愿机关算计,不愿随波逐流的人来说,书籍是你的第一知音。工作归来还家,有了书籍的陪伴,便忘却了日间的疲累与不快,徜徉其中,心灵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作家毛姆也曾说过,“读书可以给你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读书的人豁达、容易满足,容易安于现状。“不求进步,读书读傻了吧!”,我也曾被家人朋友这样骂过。但我欣然于这样的状态,内心的充实满足是快乐的源泉,难道快乐有什么不好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富贵有命,蝇营狗苟的事平白消耗多少脑细胞啊?世间已这么多身心疲惫的人了,既知自己做不来,又何必再自寻烦恼呢?
品一盏清茗,拾一瓣书香。站在时光的隧道里,让往事随着时间的流转慢慢地沉淀成时光中的琥珀。没有是非恩怨,没有嘈杂喧嚣。与书为伴、携书同行,静赏春花秋月,笑看世间云卷云舒。当暮色苍苍之时,我们也能做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任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