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边疆开发开放加速,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新开河镇在资源权属争议、土地承包纠纷、煤矿占地补偿、拆迁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辖区矛盾底数大、类型杂、化解难、易反复等七大严峻挑战,新开河边境派出所锐意创新,从“三所联调”升级至“一庭四所”多元共治格局,并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七分调纠法”,显著提升了源头化解矛盾能力,为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了可借鉴的“新开河样板”。
源头化解,小矛盾不出社区
2024年8月,辖区居民巴特尔与邻居因为一道篱笆险些大打出手。巴特尔声称对方侵占了自家3米的地,对方则指责巴特尔的羊啃了自家的树苗。两人交涉时,话不投机吵了起来,于是请求派出所出面。
民警综合双方基本情况、日常关系和纠纷经过,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对矛盾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篱笆向两侧挪动半米。巴特尔摸着新扎的木桩感慨:“草原再大,也大不过‘安达’(蒙古语,译为兄弟)的情分。”
在各类矛盾纠纷中,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是占比最大的类型。为防止隐性小矛盾变成公开的大问题,该所在“3区15格”蜂巢式社区警务的基础上,组建15个矛盾风险网格排查小组,将网格内的社区干部、热心群众、治安积极分子发展为小组成员,负责收集意见建议、开展源头排查;在社区民警专职化的基础上建立了1+N矛盾调解模式,全力消减矛盾纠纷产生的戾气因子,引导促进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有效实现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三年来,矛盾风险网格排查小组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2条、排查矛盾隐患163处,依托社区化解的矛盾纠纷,占化解总量的73%。
多元共治,拧成化解“一股绳”
“警官,他欠我工资不给!”
“你活干的这么差,不可能给你结全款。”
辖区居民李先生在雇主张先生家干农活,两人因劳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别吵了!让劳动保障所的同志给你们讲讲!”
为了突破单一调解局限,派出所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积极整合治理资源。2017年率先尝试与司法所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后因劳资纠纷调处及后续保障需求,于2019年引入劳动保障所,形成“三所联调”架构,有效提升了调解的专业性与公信力。针对群众诉讼不便、法律求助难等痛点,派出所于2023年主动协调满洲里市人民法院民事法庭并引入知名律所资源,发展为“一庭四所”矛盾调处机制,构建起“借力行业、优势互补、程序衔接”的一站式解纷体系,确保矛盾化解过程依法、顺畅、可控。
“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调处模式改变了单一方式,增强了调解的公正性,让当事双方更易接受和信服,也避免了人为将矛盾降格处理或处理不公,发生涉法上访或维稳事件的情况。”新开河边境派出所副所长程继尧介绍说。
“七分调纠”,精准治理见真章
在多元共治基础上,派出所进一步细化矛盾处置流程,推出“分层排查、分类移交、分级调处”机制。经过实践打磨,于2022年提炼形成针对性强、覆盖全面的“七分调纠法”:家事纠纷上门调、邻里纠纷社区调、行业纠纷专业调、涉众纠纷稳控调、矿企纠纷协商调、治安纠纷劝教调、权属纠纷联动调。该机制充分引入矿务局、国土资源局等专业力量,实现精准“把脉”与对症“开方”。
“七分调纠法”实施以来,数据显示,派出所累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160起,纠纷“新发率”显著下降38%,调处成功率高达97%。辖区接处警数、发案数、处罚人数连续三年保持5%以上的降幅。如今,“七分调纠法”已经成为了北疆移民管理队伍的金字招牌。
未来,随着社会治理的不断深化,这种扎根基层、靶向发力的智慧,必将为更多地区破解矛盾难题提供有益借鉴,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美好愿景在更广阔的土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