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长河的幽僻角落,总有一些平凡事物,悄然镌刻下生活的深刻印记。于我而言,东北的饭包便是这般特殊的存在,它承载着一段段暖人心扉的故事,是我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温暖篇章。
初至绰尔,我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却一头撞进了生活的重重阴霾。母亲的骤然离世,如晴天霹雳,让我的世界瞬间陷入无尽的黑暗。而购置那间破旧不堪的平房,更是让我们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屋内的景象令人心酸,斑驳脱落的墙皮,仿若岁月无情的爪痕;破漏的屋顶,每逢雨天便奏响 “滴答” 的悲歌,盆盆罐罐在屋内杂乱摆放,试图承接那无尽的雨水。
彼时的我,年轻且稚嫩,从未应对过如此繁重粗粝的生活琐事,拮据的经济状况又让我无力寻求他人的帮助。于是,在那漫长的日子里,晨曦微露时,我便开启一天的劳作,搬运杂物、和泥砌墙、修理门窗,直到夜色如墨,繁星满天才肯停歇。白天还要上班,过度的劳累让我的身体不堪重负,手臂酸痛,腰背僵硬,连按时吃饭都成了奢望。饿极之时,只能就着冷水啃几口干硬的馒头,胃里常常泛起阵阵抽痛。
就在我被疲惫与绝望狠狠攥住的时候,邻居李姐宛如一道光,照亮了我灰暗的世界。李姐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性格爽朗得恰似东北那辽阔无垠的黑土地,初次见面,她那热络的劲头,便驱散了我心头的丝丝寒意。
那是一个暮色沉沉的傍晚,我在屋内忙得晕头转向,正准备就着咸菜咽下干馒头时,李姐那嘹亮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辉,到家吃口热乎饭!” 我愣在原地,惊喜与感激交织,满心局促,却又无法拒绝李姐的热情邀请。
踏入李姐家门,一股裹挟着饭菜香气的暖流扑面而来,瞬间唤醒了我疲惫不堪的味蕾。餐桌上,一个个饱满翠绿的饭包整齐摆放,宛如一个个蕴藏着温暖与希望的绿宝石。李姐笑着向我介绍:“这是咱东北的饭包,用鲜嫩的白菜叶铺好,放上葱段、香菜段,挖上一大勺自家熬制的大酱,再铺上热气腾腾的米饭,包起来咬上一口,那叫一个香!” 说着,她便迅速拿起一个饭包塞到我手中,“快尝尝,一会凉了!”
我双手捧着饭包,轻轻咬下一口,刹那间,米饭的软糯、蔬菜的清甜、大酱的醇厚以及大葱那独特的辛辣,在舌尖上完美交融,奏响一曲美妙的味觉交响乐。这股热流顺着喉咙滑入胃里,直抵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那一刻,我深切领悟到,最质朴无华的食物,亦能带来这般震撼心灵的满足感。这看似简单的饭包,包裹着李姐毫无保留的善意,让漂泊异乡、满心迷茫的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片刻我的眼眶开始潮湿,强忍住泪水。
从那以后,李姐时常邀请我去她家吃饭,变着花样做各种地道的美食,锅包肉的酸甜酥脆、地三鲜的浓郁醇厚、粘豆包的软糯香甜…… 在李姐的热心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绰尔的生活,也学会了制作一手地道的佳肴,其中最拿手的,便是李姐教我的饭包。
每一次制作饭包,我都会精心挑选食材,仿佛在挑选生活的美好片段。新鲜的大白菜叶、翠绿的葱段、鲜嫩的香菜、香醇的大酱,这些简单的食材,在我的手中逐渐汇聚成一份饱含深情的美味。当我将饭包递到家人手中,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李姐递饭包给我时的温暖场景。
岁月悠悠,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曾经破败的平房焕然一新,孩子也茁壮成长。如今我住上了楼房,孩子也长大。然而,母亲的离去依旧是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痛。但李姐的饭包,成为了那段黑暗岁月里最温暖的慰藉。每一次品尝饭包,那些温暖的回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深深明白,生活或许会有阴霾,但温暖与善意从未缺席,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去传递。(刘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