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如水,发展如鱼,海阔方可凭鱼跃。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人民法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植“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立审执”一体化发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在多伦县这片融合农牧业与商贸业的沃土上,一批批来此投资的企业家、扎根乡土的创业者,正感受着法治与政策双重护航的营商活力。
司法效能 "加速度" 构建涉企案件"快车道"
“没想到立案几天案子就结了!”当事人的感慨体现了多伦县人民法院法护营商的“司法速度”。多伦县人民法院持续完善“涉企绿色通道”,在立案窗口审核时加盖“涉企案件”印章标识,推动涉企案件“快立快审、简案快执”。依托“智慧法院”平台,通过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方式让企业“少跑腿”,切实减轻企业诉累。加强财产保全引导,全面推行“执行风险告知书”和“财产保全告知书”,最大程度保障审执中企业的财产权益。今年以来,该院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19天,保全到位总额702.26万余元。
善意文明“有温度” 助力涉企案件“高效解”
“感谢法院的善意执行,让我们渡过难关!”在某化工企业拖欠工人工资案中,执行法官调查发现企业仍有生产能力,仅资金周转困难,遂从中积极调解,既保障了工人权益,又为企业保留生机,赢得了双方一致好评。
涉企执行,不仅关系着群众的冷暖,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多伦县人民法院坚持“规范 + 善意文明”执行,开展涉企涉金融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到位金额624.52万余元,有效办结一批“骨头案”;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与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今年以来发布失信惩戒244例、限制高消费468例;运用活扣活封、调解和解等柔性执行方式,对150余家企业采取“执行宽限期”“分期履行”“以物抵债”等措施,释放资金3040.12万余元;持续强化执前督促工作,加强生效法律文书履行督促力度,今年以来成功通过执前督促履行完毕案件38件,履行到位金额458万余元,平均结案用时7天。
联动履职 “齐发力” 构建法治共建 “生态圈”
“慧眼仁心解民忧、公平正义断曲直”——近日,一面锦旗被送到了多伦县人民法院,这背后是一起僵持多日的排除妨害纠纷案。甲与乙签订土地租赁合同,转包某村村民1450余亩土地,由于乙拖欠村民地租,甲向村民出具了抵押担保协议。后因乙未将全部地租款履行完毕,村民便不同意甲取走存放于该村的种地机械设备。无奈之下,甲为排除妨害遂向多伦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该案关乎外来客商与村集体利益,为妥善化解纠纷,积极邀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参与调解,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一直以来,多伦县人民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先行调解分流专班”,构建“调解员+法官+书记员”调解机制,吸纳代表委员、行业专家、退休法官等担任特邀调解员,形成调解员积极参与、法官实时指导、书记员同步跟进的“多元互动”模式,通过“先行调解”模式将大量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对调解不成的案件,快速引导其进入审判程序,形成“快筛、快调、快转”的闭环管理链条。今年以来,通过先行调解机制成功化解物业服务、金融借款、买卖合同等纠纷593件;促成328起物业纠纷案件达成和解;帮助56户家庭制定合理还款计划,既保障了金融机构权益,又缓解了群众还款压力,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法企互动 "零距离" 架起服务企业 "连心桥"
“企业今年经营情况如何?”“企业发展中有哪些法律需求?”“您对我们法院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多伦县人民法院始终把“问需于企”作为持续改进涉企司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送上“法律良方”。院领导定期带队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多发、易发的法律风险进行提醒防范,帮助企业将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转变。邀请企业代表参加推进“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座谈会、“知识产权讲座”、助农助企暨民法典普法宣传等活动,通过介绍实践成果、解读相关法律要点,进一步提升“法治体检”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下一步,多伦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落实“服务保障六个行动”,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法治服务效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