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鄂尔多斯市 > 详细

快看,这个“码”后黑手栽了!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14日 15:46:19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近日,康巴什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盗窃案件。被告人张某系某餐饮店店员,其在工作期间,萌生非法占有店内营业款的念头。于是,他利用工作便利,偷偷向顾客出示个人微信二维码进行收款,盗窃金额共计两万余元。最终,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以盗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盗窃罪,依法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千元,同时责令其退赔被害店家的全部经济损失。

  法官提醒

  这起案件虽小,却暴露出移动支付场景下的新型犯罪风险。无论是商家还是从业人员,都应引以为戒。

  给商家的“防盗指南”:

  每日对账:第三方平台数据与店内账目定期核对,不一致要警惕;

  二维码上锁:将收款码固定在监控范围内,使用亚克力板封装防替换;

  语音播报别关闭:每笔入账都有声,便于实时核对;

  关键岗位要背调:接触资金的员工,背景了解不可少。

  给从业人员的“守法提醒”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偷换二维码不是“小聪明”,而是刑事犯罪!

  一次犯罪,一生污点。职业信誉一旦失去,再难挽回。

  移动支付带来了便利,也考验着诚信与监管。法律从不姑息任何“码”上犯罪,经营者请务必加强内控,从业者请务必守住底线——别让一时的贪念,扫走了你的人生。

  法条链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吴涛)


编辑:王瑶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