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当前位置:首页 > 巴彦淖尔市 > 详细

开拓智慧检务新阵营 打造公益诉讼新样板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4日 10:13:01  来源:内蒙古法治网

  数字检察战略是检察机关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现代化"总要求,以"提振精神、提升业绩、提高能力"为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公益诉讼+检察技术"相结合的办案新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效发展。

  以大数据为基础,创立检察公益诉讼数字化监督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黄河流域各省区进行考察,强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以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3年,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从保护乌梁素海流域就是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出发,自主设计研发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数字监督模型。该模型紧扣发现公益诉讼线索,以公安、环保、林草、农牧等相关单位行政、刑事案件为数据支撑,以乌梁素海、大佘太镇等地名及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非法捕捞等相关罪名为关键词,通过大数据与关键词碰撞出疑点数据,经审查后向存在怠于履职、以罚代管等行为的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目前已通过该模型立办乌梁素海流域案件20余件,治理水域100亩,清理农业、工业及生活垃圾 90余吨。

  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旨在全面推进深化检察工作,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严格落实专项行动,发现本地区存在已故人员领取低保金现象。根据个案线索综合研判后,认为相关行政机关在惠民利民政策方面存在把关不严、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信息衔接不畅、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公益诉讼部门以此为切口,充分发挥数字检察优势,通过对公安机关、财政部门的相关数据比对分析,及时发现监管漏洞,建立了惠民利民监督模型。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和违纪违法线索移送等形式,督促各机关主动履职。目前已挽回国家经济损失10余万元,切实保护了民生民利。

  以新科技为手段,推动检察公益诉讼高质效发展进程

  乌拉特前旗地处河套平原东端,山高渠多,传统走访巡查和手持拍照取证手段,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件中调查取证难度高,工作效率低。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通过广泛运用无人机飞行取证,有效节约了调查取证的交通及人力成本,提升了案件办理质效。如矿企非法占用草原、河道范围内存在违规建筑、禁牧草原违规放牧等案件中,借助无人机拍摄面广、定位精准、动态跟踪等优势,通过远程拍摄、近距离取证,完整记录损害生态环境情况,提升了发现线索的能力和案件调查取证的精准度。目前,公益诉讼无人机参与采集证据达50余次,直接帮助办理矿山非法占用草原案件8件,追缴生态功能损害期间赔偿费用1300余万元;河道范围内存在违规建筑案件2件,拆除违法占用河道范围的建筑物400多平方米;禁牧草原违规放牧案件4件,拆除违规搭建的牛棚、羊圈2处。实现了现代科技与检察公益诉讼的有机结合。

  以全覆盖为追求,构建检察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

  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着眼于"实用、管用"的原则,将原有的乌梁素海"三室"公益诉讼阵地进行更新。现投入使用拉特前旗人民检察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集公益诉讼现场办公办案、快速检测实验和远程指挥于一体。该公室可通过视频和无线通讯调度、指导办案人员对空气、食品、土壤、噪声及水质五大门类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其污染情况做初步快速检测,从而实现就地便捷办案,打通了乌梁素海区域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的"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涉环保、食药类公益诉讼案件100余件,该综合办公室充分发挥了便捷性、基础性和司法性的优势特点,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供稿)


编辑:王瑶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