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张先生家中,张先生、冯女士与社区民警金钊、社区书记周冬瑞围坐在一起,现场一片和谐温馨的景象。但在几天前,张先生和冯女士因噪音扰民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要不是金警官和周书记,我们也不能敞开心扉把问题解决掉!”成功化解了张先生和冯女士的矛盾纠纷,张、冯二人满是感谢。
这是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安分局深入推进“冬季行动”的一个缩影。连日来,高新区公安分局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强化与综治、社区等有关部门衔接协同,坚持预防早介入、排查全覆盖、调解多元化、跟踪解民忧,进一步深化风险源头控制,实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
走村入户,及时发现“小火星”。“以后彼此之间有了矛盾纠纷,你们任何一方都可以找我们来‘说理平事’。”前不久,高新区公安分局乌斯太派出所社区民警娜荷雅在入户走访时,成功化解一起婚姻矛盾,并为当事人钱女士进行了心理疏导,让钱女士和丈夫重归于好。
“我们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充分发挥警网融合机制工作优势,通过入户排查、12345便民服务热线、110报警平台等渠道,多维度摸排化解矛盾纠纷,坚决防止‘小火星’引发‘大火灾’、‘小问题’演变为‘大事件’!”高新区公安分局治安管理大队大队长郭宸介绍说。
高新区公安整合社区网格员、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深入嘎查、社区、企业、校园等开展入户走访,全面摸排各类风险隐患,建立工作台账,落实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等措施,严防各类矛盾纠纷演变升级、酿成事端。
一条数据,可能隐藏着一条线索;一通电话,可能牵动着安全。高新区公安分局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将“可防可控”理念贯穿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将警情数据作为“晴雨表”,建立风险研判制度,综合分析本辖区领域矛盾纠纷的易发多发领域,全面、精准做好预测和防范工作。社区民警、网格员通过小区业主群和企业微信群等渠道,持续加大矛盾纠纷线索收集,对可能诱发事端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落地处置,力争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多元化解,集中攻坚“硬骨头”。近日,家住玛拉沁社区的汪女士因漏水问题与楼上租户温先生结下了“梁子”。“他们家卫生间的主下水管道拐弯处一直往外滴水,我只能在管子上绑个塑料袋兜着,地上还得放个盛水盆……”一见到社区民警彭国璇,汪女士就倒着自己的“苦水”。
据汪女士反映,自家楼上卫生间经常漏水。社区安排水电维修工人上门修了好几次,但楼上卫生间还是“源源不断”向下渗漏,导致墙皮脱落。汪女士提出索赔要求时,楼上租户温先生认为汪女士的损失应该由房东承担,两人因此发生口角。
了解情况后,彭国璇会同社区、物业力量迅速介入调解,经过长达两个小时的“说事评理”,漏水问题和赔偿问题一并解决,汪女士对结果甚是满意。
“我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人、地、事、关系网’四熟优势,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纠纷调处、救济帮扶、思想疏导,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更有成效。”高新区公安分局乌斯太派出所所长王宝成表示。
高新公安结合非警务警情协同处置工作,持续完善以“公安+”为主的外部联动机制,推动成立网格员、“五老”、乡贤能人、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为辅的“1+N”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调解队伍人熟、地通、专业强的优势,让群众在接受专业调解后心服、口服、气顺。
今年以来,起底梳理各类矛盾纠纷232起,对其中风险等级高、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推送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手段进行集中攻坚化解,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5%以上。
跟踪回访,事心双解“和为贵”。“千警官,你们上次调解完,但是对方还是不履行调解协议……”2024年12月初,高新区公安分局乌斯太派出所社区民警千竞杰在回访一起矛盾纠纷时,当事人蔡女士说道。
2024年上半年,蔡女士和丈夫刘先生因生活琐事,频频发生矛盾。9月,蔡女士和刘先生离婚。离婚后,双方因小孩抚养费问题,多次发生纠纷。10月份,千竞杰主动联系多方力量进行调解,刘先生承诺按月支付抚养费。但在回访中,蔡女士称刘先生不能按时履行协议。核实情况后,千竞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刘先生开展教育工作,最终,刘先生承诺将按期支付抚养费。
“已经成功调处的矛盾纠纷,但如果一方当事人不能按时履行调解协议,很容易导致矛盾纠纷反弹延宕、激化升级。”千竞杰说道。
高新区公安坚持“跟踪问效,事后回访”原则,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每周对矛盾纠纷警情进行电话、入户回访,梳理出“同类项”和集中高发区域,预警提醒社区民警跟踪化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直至矛盾纠纷成功销号,达到“事心双解”,形成“接报、调处、化解”闭环管理。
此外,针对一些敏感特殊的矛盾纠纷,社区民警在走访时向双方当事人讲解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增强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及化解纠纷成本的认识,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李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