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北疆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嵯岗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刘军,自2006年12月穿上警服起,便将十七载青春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这位移民管理警察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务实行动,诠释着对事业的赤诚忠诚,他先后荣立战时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等殊荣,他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戍边故事。
烈日下的坚守:以脚步丈量边境防线
边境线上夏季酷热难耐,地表温度常超40℃,空气似蒸笼般灼人。但刘军始终身着厚重警服,日复一日踏上20公里的巡逻征程。他的足迹遍布街巷阡陌,边境线的每一寸土地都经他细致踏查。年初至今,他带领团队完成辖区巡逻238次、边境线踏查11次。在一次例行巡查中,他敏锐发现铁丝网一处破损痕迹,立即组织排查修复,成功阻断潜在非法越境风险。他以脚步编织安全网,用行动践行“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誓言。
细微处的温情:以真心点亮百姓生活
“群众小事,便是心头大事。”刘军将承诺化为行动。辖区70岁孤寡老人李大爷,仅靠低保艰难度日,房屋年久失修。刘军不仅每月从工资中挤出资金为其购置生活物资,更联系施工队修缮房屋。为驱散老人孤独,他常利用休息时间陪伴聊天,一坐便是数小时。去年老人心脏病发作需特殊药品,刘军辗转多市、联络药企,耗时一周寻得药源,此后定期代购从未间断。李大爷含泪称:“刘警官比亲人更亲!”
面对群众危急求助,刘军总冲锋在前。去年寒冬,一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走失,家属心急求助。他迅启预案,调取辖区59个监控点逐帧排查,同时组织志愿者分组搜寻。寒风刺骨中,他带队辗转街巷、仓库,终在1.5公里外的废弃厂房找到瑟瑟发抖的老人,家属感激无言。日常中,他累计为老百姓办实事18件,帮助8户困难家庭申请救助金,为6名失业青年对接就业岗位,开展校园安全讲座13次,走访辖区270户560人,更新数据230条,成为群众心中的“暖心守护者”。
创新中的突破:以智慧警务筑牢防线
作为业务骨干,刘军深谙创新之道。针对夏季酒后纠纷高发,他采用“分区网格、警组联动”模式,将辖区划为5大区、35小格,组建警民联合警组,签订联勤协议45份,开展联合演练15次,使纠纷率下降45%。化解矛盾时,他讲究策略:面对邻里因耕地纠纷僵持3年的矛盾,他实地测绘地形图,8次调解提出“土地置换+调解补偿”方案,终促双方和解。迄今,他成功调处矛盾32起,化解率超98%。
顺应科技浪潮,他全力推动“数字边境”建设。协调安装监控探头72个,覆盖辖区重点区域;对接“雪亮工程”二期,新增监控点位15处,实现路口街道全覆盖。科技赋能下,案件破案效率提升35%,治安防控显著增强。
十七载风雨无阻,初心如磐。刘军用忠诚与担当筑起北疆平安屏障,以奉献与创新作答时代考卷。他的故事,是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守护祖国北疆安全防线的征程。(程坤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