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守护民生安全的关键一环,而环境污染、食药安全、黄河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现场勘查,往往面临复杂环境、潜在风险与突发状况的多重挑战。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以 “护航者” 身份主动靠前,凭借专业的警戒能力、细致的保障措施,为公益诉讼检察官开展现场勘查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每一次取证工作合法、有序、高效推进。
直面 “风险源”:筑牢环境污染现场安全防线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类公益诉讼现场勘查,常涉及非法倾倒点、违规堆放场、废弃填埋区域等场景,可能存在垃圾腐坏产生异味、尖锐杂物散落、局部堆积过高等安全隐患,同时也可能遇到涉案人员阻挠、周边群众围观等情况。司法警察始终坚持 “提前预判、科学布防、动态管控” 原则,将安全保障贯穿勘查全程。
在某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案勘查前,司法警察提前与检察官对接,了解建筑垃圾类型(如废弃砖石、混凝土块等)、现场周边地形(如是否临近居民区、道路通行条件)及涉案人员相关情况,共同制定专项保障方案。抵达现场后,司法警察携带安全检查工具(如手套、安全帽、手电筒等)开展前期风险排查,重点查看堆积区域是否存在坍塌风险、是否有尖锐物体外露,确认无即时危险后,划定多层警戒区域:核心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保障检察官顺利进行现场丈量、拍照取证、样本留存;缓冲区设置警示标识,引导群众在安全范围内停留,避免靠近堆积边缘;外围区安排专人巡逻,防范涉案人员转移相关证据或出现抵触行为。勘查过程中,当发现某堆积点下方有松动迹象时,司法警察立即提醒检察官注意安全,并协助调整勘查路线,同时劝阻试图靠近的无关人员,确保勘查工作安全完成。最终,检察官成功固定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的证据,为后续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提供了必要支撑。
此外,在某居民区周边生活垃圾违规堆放案勘查中,针对现场垃圾腐坏产生异味、存在蚊虫的情况,司法警察提前准备口罩、消毒喷雾、防蚊用品等,为检察官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对现场周边道路的散落垃圾进行简单清理,移除影响通行的障碍物,保障勘查车辆进出通畅,助力提升取证工作效率。
守护 “舌尖”:织密食药安全勘查防护网络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群众生命健康,此类公益诉讼现场勘查多集中在食品加工小作坊、药品仓储点、农贸市场等场所,存在现场混乱、证据易损坏、涉案人员抵触情绪强烈等问题。司法警察以 “秩序维护者”“风险防控者” 双重身份,为勘查工作保驾护航。
在某伪劣保健品生产窝点勘查中,现场空间狭小、设备杂乱,且存放大量不明成分的粉末与液体原料。司法警察抵达后,第一时间封锁出入口,对现场人员进行身份核验与分流,疏散无关人员,同时协助检察官对生产设备、原料台账、成品包装进行分类管控,防止证据被转移或销毁。并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确保处置过程合法合规,为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提供有力证据。 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专项勘查行动中,面对人流量大、摊位密集的特点,司法警察采取 “分区警戒 + 动态巡逻” 模式:在检察官抽样的摊位周边设置临时警戒带,引导群众有序通行,避免拥挤导致抽样样品受损;安排警力在市场出入口及重点区域巡逻,防范不法商贩提前藏匿问题食品。协助检察官对问题食品进行查封扣押,切实守护群众 “舌尖上的安全”。
守护 “母亲河”:筑牢黄河生态勘查安全屏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公益诉讼的重要领域,相关现场勘查常涉及黄河沿岸堤坝、滩区、排污口等区域,面临地形复杂、天气多变、涉水作业风险高等挑战。司法警察结合黄河流域勘查特点,制定针对性保障方案,确保勘查工作安全推进。
在某黄河支流非法排放渣土案勘查中,协助检察官进行证据收集工作,包括对非法排放渣土的车辆、设备进行拍照、录像,固定相关物证。司法警察配合检察官对现场的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发现车辆未按规定路线行驶且无相关渣土处置许可,及时对车辆信息、违规行为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案件办理提供了关键证据。此外,司法警察还协助检察官对周边可能知晓非法排放行为的群众进行询问笔录,确保调查取证工作全面、准确。
在黄河沿岸非法采砂案勘查中,司法警察面对采砂点地形复杂、涉案人员可能携带工具的情况,提前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动,加强现场管控力度。在勘查过程中,法警全程跟随检察官,防范采砂设备突然启动或涉案人员阻挠,同时协助测量采砂范围、固定采砂证据,为后续追究非法采砂者的生态赔偿责任提供有力支持。
为持续提升公益诉讼现场勘查保障能力,司法警察部门围绕 “实战化、专业化” 目标,不断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模拟环境污染、食药安全、黄河生态保护等场景下的突发情况,训练法警的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现场警戒技能;另一方面,建立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提前介入案件讨论,了解勘查需求,共同制定保障方案,实现 “勘查任务明确、保障措施到位”。(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