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内蒙古律师行业迎来两件大事:自治区律师协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习管理办法),同步启动“实习指导律师库”建设。这一套“制度+人才”创新组合拳,精准聚焦实习律师培养的薄弱环节,为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随着内蒙古律师队伍规模逐年扩大,实习阶段暴露出的“标准不统一、规范不细致”等问题,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新出台的实习管理办法直击痛点,从实习人员、指导律师、律所、律协四个层面划定“硬规矩”:实习律师需提交个人职业规划书,明确成长方向;律所须制定统一实习计划并备案,杜绝“放羊式”培养;律协建立严格监督机制,违规行为将面临严肃处理。这套“全链条”管理制度,填补了长期以来的行业管理空白,让实习培养从“自由生长”迈向“制度护航”。
为解决“谁来带、怎么带”的问题,内蒙古律协启动“实习指导律师库”建设,设置了“硬门槛”:指导律师需连续执业8年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连续执业5年以上,同时对办案数量作出明确要求。考虑到偏远地区实际,政策适度放宽,让基层律所也能有好老师。更关键的是,每个导师同时带徒不超过2人,确保“一对一”精准指导。
随着实习指导律师库的建立,全区诸多精英律师成为“法治火种”,他们将在指导中传递职业精神、分享基层经验。未来,这些经过严格淬炼的实习律师,将走向社会大舞台,成为服务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轻骑兵”。
翻开76条主文、14份附件的《实习管理办法》,从职业规划到考核退出,从导师资质到律所责任,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严管厚爱”的初心。正如自治区司法厅律师工作处处长、律师协会秘书长李英勇所言:“我们既要当好‘守门人’,把不合格的挡在门外;更要做好‘育苗人’,让优秀的种子在法治沃土上茁壮成长。” (张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