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一辈子地,头一回见警察拿着‘高科技’来量地,这事儿办得明白!”
3月17日傍晚,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青龙山村的田埂边,一场由民警、村委会和村里德高望重老人共同参与的“田间调解会”,让村民田某与张某因土地界限引发的多年纠纷画上了句号。
眼下正值春耕关键期,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分局大林派出所民警宿伍红接到涉及春耕的报警电话,在出警、走访中了解到,田某坚称地数不够还经常与地邻张某发生争执,张某却反驳“地界向来如此”,双方各不相让。其实,田某与张某两家因相邻土地界限不清多年来屡起争执,为此村委会也曾多次调解未果,所以才向大林派出所报警处理。
为彻底化解矛盾,宿伍红联合村委会组成调解组,并邀请村里熟知土地历史的老人参与。调解组一改“会议室谈”的传统方式,直接将协商现场搬到了纠纷地块。宿伍红手持GPS测量仪,对照村委会存档的土地图纸逐寸打点定位,村干部和老人则根据记忆指认历史地界。“嘀、嘀!”随着仪器提示音响起,两家土地的实际界限终于清晰呈现。
数据摆上桌面,心结还需温情化解。见张某仍绷着脸,宿伍红拉着他蹲在地头算起了“春耕账”:“你老哥俩争了这些年,不就为个‘理’字?现在科技把‘理’量明白了,咱心里也得敞亮!”,另一边,村会计也劝田某:“老哥,咱争这一尺半尺,误了播种少收几百斤粮,值当不?”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句句戳中两家人的心坎。宿伍红趁热打铁:“春耕不等人,咱们今天把界石埋稳了,明天就能安心播种。邻里和睦才是子孙之福啊!”一番话让田某和张某红了脸,当场握手言和,回到村委会后,两双手在调解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
这场“泥土味”十足的调解,也成了生动的普法课堂。民警借机开展普法宣传,结合春耕时节易发的土地纠纷、农资诈骗等案例,用“接地气”的语言讲解法律政策。“种地要依法,过日子要讲理!”村民刘大爷的话引来一片赞同。夕阳西下,小村的欢笑声早已被翻地机的轰鸣取代,一片新绿正悄然萌发……(邓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