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市法治

韩庆坝伏击战:打出八路军军威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5日 11:19:36  来源:活力土右旗

  8月1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包头市土右旗94岁的高交其老人便迫不及待地催促家人:“快,看看‘九管会’有啥新消息?” 手机屏幕亮起,九峰山管理委员会公众号的声音流淌出来。作为家乡人,九峰山的每一点变化,都紧紧牵动着这位高龄老人的心。

  这份深切的凝望,源于他血脉里流淌的大青山烽火记忆。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他和年轻的同伴们,正是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及其游击队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传奇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大青山,这片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的山脉,是日寇伪蒙疆政权的核心区,被其视为掠夺资源、毒化民众、进犯苏蒙的战略要地;同时,它更是中国敌后抗战的关键支点,屏障陕甘宁、策应晋西北、联动华北战场,也是未来反攻的重要基地与沟通苏蒙的国际通道。

  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急电120师,强调在平绥路北、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要求选派“精干”部队及优秀领导人。120师迅速抽调精锐,联合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组建约2300人的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由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7月底至8月初,这支联合队伍从晋西北出发,冲破日伪军层层堵截,于10月初抵达大青山腹地。在面铺窑子,他们与杨植霖领导的蒙汉抗

  日游击队胜利会师,标志着八路军主力成功扎根大青山,根据地建设进入新阶段。

微信图片_20250805112019.jpg

  《抗战日报》对大青山支队战斗消息的报道。

  深藏群峰环抱、沟壑纵横的巴总尧村,因其扼守土默川、遥指包头、连通草原、背倚九峰山的地理优势,被选为根据地核心。村中的魏家大院,成为大青山支队司令部所在地。1938年12月9日,巴总尧保卫战在漫天风雪中打响!魏家大院的煤油灯彻夜未熄。支队领导李井泉、姚喆等紧急研判:敌众我寡,必须避其锋芒!他们果断决策:主力按计划东调集结,各部队运用毛主席的“蘑菇战术”,在大山中与敌周旋,拖垮敌人,伺机歼敌。部队迅速撤离巴总尧。4天后,连续扑空、疲惫不堪的日伪军追踪至韩庆坝。

  韩庆坝山高沟深坡陡,是天然的伏击场!八路军绥西部队主力三营营长陈岗、教导员董兴山敏锐捕捉战机。战士们迅速埋伏在冰冷的雪地里。20多分钟后,敌人出现了:两个伪军中队打头,3个日军中队居中,五六个伪军中队殿后,一步步踏入死亡陷阱。待敌前卫抵近,陈岗营长一声怒吼:“打!”刹那间,十几挺轻重机枪喷出火舌,手榴弹如冰雹砸向敌群!日伪军猝不及防,人仰马翻,哀嚎遍野。敌人疯狂反扑,均被依托有利地形的八路军战士击退。激战近两小时,山坡山沟遍布敌尸。此役,毙伤日伪军450余人,缴获轻机枪9挺、长短枪200多支及弹药无数。

微信图片_20250805112032.jpg

  韩庆坝伏击战发生地。

  捷报飞传,百姓奔走相告:“八路军真是天兵天将!”韩庆坝伏击战,成为大青山支队挺进以来歼敌最多、缴获最丰的一仗,更是巴总尧保卫战从被动避敌转向主动制敌的辉煌转折点。大青山支队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敌占区人民群众,大青山脚下的村庄抗日烈火熊熊燃烧。在血火交织的岁月里,大青山的百姓与八路军生死相依,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可摧垮的青山堡垒。

  历史的硝烟散去,精神永续传承。2006年,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的巴总尧魏家大院旧址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修缮后,新建的纪念馆生动再现烽火岁月。纪念遗址已成为重要的党性教育平台,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党员干部超6万人次。

  从纪念馆的精心打造到产业的蓬勃发展,巴总尧村以红色底蕴为根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让这片英雄的土地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大青山抗战精神在新征程上持续绽放时代光芒。


编辑:王瑶

内蒙古法制报社主办

版权声明:内蒙古法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蒙ICP备13000786号-2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0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有害信息举报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 0471-4687549

Copyright © 2020- 内蒙古法治网 All Rights Reserved